據我所知,「選擇」是新時代圈子裡當紅的一個用語,不過,說某個人「選擇」了不和諧的夫妻關係或其他負面處境,是有語病的。在此使用這個語詞並不恰當。

「選擇」的前提必然是有意識的,是出自於一種高度意識狀態。沒有這樣的清明意識,就沒有所謂的「選擇」。

「選擇」始於你擺脫心智及其制約模式的那一刻,始於你臨於當下的那一刻。若非如此,你就仍是無意識的、受制於心智,仍被迫依照心智的模式去思考、感覺與行事。這就是為何耶穌會說:「父啊,赦免他們!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。」

這和一個人聰明與否無關。許多聰明人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,還是無意識的,仍舊與心智認同的。事實上,一個人若沒有高度清明的意識,他愈是聰明、知識淵博,愈可能陷入不快樂和危險的處境。

沒有人會選擇失調、衝突與痛苦,沒有人會選擇神智失常。人之所以如此,純粹是因為當下的臨在不足以瓦解過去的總總,因為眼前的光芒不足以驅散黑暗的籠罩。你沒有全然安住在這裡,還沒覺醒過來,所以你的生命還持續受到心智的支配。 

如果你像許多人一樣,和父母的關係還卡著一些議題,認為他們做了不該做的事或沒做到該做的事。那麼,你等於相信父母是有「選擇」的,他們可以選擇不一樣的做法:這只是錯覺,一旦你受到心智及其制約模式的支配,便是與心智認同,那時候,你還有任何選擇可言嗎?沒有,你甚至不存在了。

認同心智是一種嚴重的失調,是一種神智失常的表現。幾乎所有的人都為此所苦,只是程度不一而已。只要你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再懷恨父母親了。你怎麼會對生病的人,心生怨恨呢?你唯一適當的回應,就是對他們慈悲。 

文 |《當下的力量》Eckhart Tolle
圖 | Pinterest

arrow
arrow

    Silent 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